宋秀琴,女,ICU副主任医师,急诊科主任兼ICU主任,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,急诊科主任兼ICU主任,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危重病专家委员会全国常委,华东地区危重病急救医学专业协作委员会常委,江苏....
我是一个出车祸受伤的人,在其他医生都认为我没有救的时候是宋主任救活咯我,在这里可以说宋主任医术高超信赖的好大夫!
我眼中的四院重症监护室
我父亲病愈出院已经很多天了,四院重症监护室的一幕幕仍让我不能忘怀。
终于决定把它们形成文字,留作纪念。
2008年元月中旬,六十多岁的老父突然浑身乏力。到无锡第四人民医院急诊,
查出是得了“甲状腺功能减退症”。几天后,极低的血钾和血钠指标促使病
情发展成“粘液性水肿昏迷”。在急促地签下“病危通知单”、“转科同意书”
后,呼吸衰竭、神志全无的父亲被推入了重症监护室抢救。当时,全家上下忙
成一团,不知所措。面对急转直下的病情,我很茫然地对重症室医生说:
“快救救我爸爸吧。给他用最好的药,用最好的设备。谢谢你,救救他吧。”
重症室的当值医生很严肃:“我们会尽力的。情况很重,但还有希望。无锡
出现这种病例,确实很少见。我们会尽全力救治。。。”
漠然回到家中,才想起医生讲的话,总感觉还有些疑惑:无锡很少见?
入夜,难以入睡。打开电脑,GOOGLE一下“粘液性水肿昏迷”:
重症粘液性水肿少见的合并症。1879年英国首次报道此种病例,到1964年,
文献中共报道131例。Urbanic等介绍,在10年内住院的甲状腺功能低减的患
者中,昏迷发生率仅占0.1%。
噢,原来是碰到了罕见、难治的病。
第二天上午,众多亲属一起去重症室听消息:爸爸醒了!
二天以后,应约来到医生办公室,一位面容清秀的女医生向我们全面介绍了
病情:“病人昏迷了约十五个小时,但病情还是很重,可能再度昏迷。我原来主
攻的是内分泌专业,这么重的病例很少,网上的资料也很有限。。。”
她的办公桌上,叠放着很多书籍和资料。“内分泌学”、“粘液性水肿昏迷”
映入眼帘。资料上作了很多的圈点和标记,显然反复研究过。
一个偶然的机会,从护士的口中才知道:这位清秀的女医生正是重症室的
副主任--胡敏红。为了抓紧治疗时机,这几天的胡医生几乎是天天通宵查找资料、
上网研究病案。为了准确用药,胡医生经常通过越洋电话与出国讲学的重症室
主任宋秀琴讨论。宋主任同步在国外研究,并借此机会与国外的同行讨论磋商这
一少见的病案...
其后的日子里,父亲的病情虽然经历了沟沟坎坎,但总体是逐渐康复的。
每日一小时的探视时间,使我有机会进一步了解四院重症室的风格:
风格一:快。
高效、反应快是重症室的主要映象。见得最多的是:新病人一到,四五个护
士一拥而上,搬运、吸氧、按装心电监控仪能在转瞬间完成。娴熟有效,没有任何一
个多余动作。医生立即到位,血气分析、探查病况、用药一气呵成。这里的人们,
在和时间赛跑,用自已广博的专业技能从死神手里抢回一条条鲜活的生命。
风格二:负责。
重症室床位不多,医生、护士的座位一字排开,正对着这些床位。床上躺着的,
是一颗颗微弱的生命之火。医护人员,用自已的全部心力,一刻不停地关注着他们,
没有丝毫的松懈。责任之重、压力之大是我前所未见的。
风格三:亲切感。
进入重症室的,很多是生命垂危的病人。医生把病情变化及时、准确地告诉病人
家属。碰到死亡病例,医护人员低调地做好安抚工作,让逝者安心离去。见惯生死的
人们,在精神上有更多的升华,体现出了更多的人文亮点。重症室的护士经常给病人
剪指甲、洗发、剃胡须,说一些关心的话。这种亲情氛围,深深地感染了我,打动了我。
风格四:作风正。
就医送红包,在很多地方是医疗惯例。前几年,陪亲戚在上海的医院看病,送过一
千的。母亲看着父亲的病一天天地好转,出于感激之情,把装有二千元的信封送到胡医
生的手上。第二天,宋主任和胡医生就把红包退给了母亲。言语很让人感动:你们在重
症室治疗花了不少钱,这个留着继续治病吧。
这就是我亲眼所见的无锡四院重症室。受人救命之恩,却无以报答,仅以寥寥的几笔
留个纪念吧。